邱县新闻>>邱县美丽乡村>>

邱县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查与启示

2019-04-28 09:41:40 来源:河北农民报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 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

——关于邯郸市邱县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查与启示

邱县是邯郸市东部的农业县。全县有217个村庄,人口26万,县小、人少,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党的十九大作出乡村振兴战略决策以来,邱县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来打。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五清三建一改”的总体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先易后难,全县扎实开展了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低成本、易推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成为全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样板。

六大成效——带来喜人的变化

邱县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正确方向,在工作中坚持以群众期盼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通过持续努力补齐了城乡短板,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生产、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县委书记孙志英(右)到陈村乡指导美丽庭院建设

成效一:合力攻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县委、县政府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既注重创新工作思路,又善于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基础上,从村庄街巷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美丽庭院五个方面入手,多种形式共建美丽家园。全县217个村庄街巷全部硬化,施工采取多种形式,用拆残垣断壁产生的旧砖硬化胡同便道,不但达到了物尽其用的效果,而且还节省了大笔资金。为节约能源,安装利用太阳能路灯、抱杆路灯一万余盏,村庄公共区域亮化全覆盖。在“五清三建”基础上,依据当地特色对村、街、巷、路地名标志进行了重新设置,全面整治墙体立面和电线杆小广告、小标语和私涂乱画,建设了“文化墙”“村规民约墙”,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同时,还大力实施村庄绿化工程,植树52.5万株,增加村庄绿化面积8741亩,实现村间路、环村林带、街道、坑塘、庭院绿化“五个全覆盖”,152个村达到省级绿色村庄标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共清理垃圾杂物70余万方,治理空闲宅基空闲庭院,及坑塘4万余处,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府县长李剑青(前右二)带领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入梁二庄镇西七方村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调研活动

成效二:精心设计,闲置宅院变身“花园”。据统计,全县农村平均每六户就有一户住宅长期闲置不用,县委、县政府针对这一情况,从清理整治“空心村”入手,持续按照“宅权不变、群众自愿、树木留存、百姓受益”的原则,动员群众整治闲置宅院一万多个,拆除残垣断壁4267处,“空心村”得到了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改观。广大群众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有历史意义、文化价值的老房屋、祠堂等妥善保护利用,打造成民俗馆、纪念馆,使其成为记得住乡愁的乡土符号;利用废弃牛槽、水缸等老物件当花盆,种上花花草草,打造成景观小品,镌刻历史记忆;利用废弃碾盘、石磙等,摆放到街心公园或休闲绿地,充当石桌、石凳,方便群众休憩;利用废弃电线杆、汽车轮胎改造成健身器材;在空闲宅基上种树、种菜、种花、种草,打造成菜园、果园、游园,形成了“微田园、生态化”的村庄布局,走进一个个村庄就像走进一个个大花园。

坞头田园里,花色风车配青色文冠果树,一道绝对养眼的田园风景

成效三:创新机制,垃圾清运严格规范。邱县作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省级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治理示范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不断创新举措,创新和完善“一人一月二元钱”机制,探索市场化保洁,引进专业保洁公司,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减量化清运、无害化处理、规范化运营。2019年,按照“满清扫、全拉运,抓分类、做减量,整县域、全覆盖”的思路,全县所有村庄的保洁工作,交由河北德昂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农村生活垃圾的清扫、运输及处理。同时,全县域推开垃圾分类工作,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五类,可堆肥垃圾运至村有机废物循环池进行堆肥,可回收垃圾交由废物收购站进行收购,无毒无害垃圾运至指定区域填埋,有毒有害垃圾由保洁公司运至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白色垃圾通过开展“塑料袋换鸡蛋”活动进行回收,累计收集白色垃圾26吨。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农村“大喇叭”宣传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礼村桃园丰收

成效四:聚焦重点,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小厕所,大民生。农村厕所革命关系到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改善。县委、县政府把厕所革命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按照“强质量、重管护、严考核”工作思路,持续加大质量监管力度。到2018年底,全县已完成改厕4.9万座,改造率达到95%以上,并开展了农村改厕工作回头看,对损坏严重的17056座厕所重新进行改造。2019年上半年,全县将完成剩余厕所的改造工作,以及村公共厕所的改造和建设任务。为实现“厕所坏了有人修,粪便满了有人抽”的工作目标,还建立起卫生厕所管理长效机制,购置抽粪车42辆,探索农村厕所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运行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模式,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建立服务外包机制,将改厕后粪渣收集清运等后续工作,纳入城乡一体化服务内容,彻底根治了使用旱厕所的“千年陋习”。

魅力高庄村盛夏各色鲜花在菜园周围怒放,引来蜂蝶起舞。

成效五:分类指导,污水处理有效管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县农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可是一般农村都没有配套的污水管网,导致生活污水乱排,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县委、县政府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深入调研,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村情的整治方案,因村制宜,分类施治,梯次推进,全县217个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对分布在城镇周边、可将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的村庄,全部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对不能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村庄,建设了雨污分流收集管网,一体化处理;对居住相对分散,生活污水难以统一收集的村庄,实施分散式处理;对有边沟和自然沟渠的村庄,采用“管网或排水沟+坑塘简易处理”模式,摸索出了一条污水有效管控的新路子。县委、县政府还从村庄地域特点出发,投资2145万元,把县城3公里范围内15个村、合义渠沿线12个村、老沙河沿线25个村的生活污水就近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文冠果展厅里对文冠果的历史文化、产品开发、产品保健功效等有着详细的介绍和展出

成效六:文化传承,催生农村文明新风。县委、县政府从培育文化自信力入手,在抓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文化记忆的传承,让乡村“内外兼修”。针对全县217个村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差异,采取不同方式分类施策。将各村有历史、有特色、有纪念意义的老祠堂、古槐、抗战地道遗址等,不仅完好地保存下来,还通过修复,精心打造成了有纪念意义的场所,延续了历史文脉,丰富了人文资源。在新鲜庄村,有一处老房子曾是冀南银行第三印钞所的所在地,村里建立了纪念馆,成了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刘云固村有一棵1600多年的古槐树,当地还流传着很多与古槐有关的美丽传说,为此,村里修建了古槐广场,又栽植了许多国槐,增强了文化吸引力。宣传部门还通过广播、座谈、漫画等形式大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全县表彰了50多名道德模范,挂起“善行义举榜”,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群众,引领了村美人善的新风尚。

四个做法——扎实有效的举措

邱县县委、县政府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初,就清醒地意识到,环境整治是一项创新性工作,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不曾遇到的难题。因此,在整个推进过程中,群策群力,合力攻坚,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礼村灯光节

举措一:如何发动群众改造闲置宅院,美化居住环境。邱县的做法是——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是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以此调动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县四套班子领导按分工到所分包乡镇、村,带头清理垃圾、拆除残垣断壁,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为群众作出了表率。刘云固村支部书记刘玉柱,在群众犹豫不决、观望等待的关键时刻,率先拆除自家老宅的五间危旧房屋,带动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全村拆除旧危房、清除垃圾等各项工作顺利展开。县委、县政府还组织全县万余名党员志愿者利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进村入户帮助整治环境,县直各单位每周至少组织党员干部义务劳动一次,各乡镇每周不间断组织义务劳动,成为了全县持续时间最长的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广大群众深受教育和鼓舞,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空前高涨。东赵屯村在64岁的党支部书记贾秀芹的带领下,上至84岁老人,下至20多岁的小媳妇,人人动手,个个争先,把原来一个到处“脏乱差”的村庄,整治成街巷清洁、处处成景的美丽乡村。

举措二:如何因地制宜挖掘不同资源,花小钱、办大事。邱县的做法是——节约投入,注重建设内涵。邱县作为省级财政困难县,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创新作为,坚持“花小钱、办大事”的工作思路,保障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顺利开展。一方面,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2018年,县级财政安排了8000多万元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实行每人每月2元钱制度,发动群众筹资筹劳400万,乡贤和企业家捐资捐物200万元,乡镇自筹资金3000万,有效地缓解了资金压力。同时,还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整合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教育、交通等部门涉农资金,把钱花在“刀刃上”,优先用于村庄治理后的绿化、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上。另一方面,在建设内涵上下功夫、做文章。不少村庄在主要街道的墙壁上办起了黑板报、宣传栏,既美化了环境又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激发和鼓舞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斗志。全县利用空闲宅基地建起了一百多个露天小舞台,极大丰富和充实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东姚四头村的中央位置,多处闲散住宅被拆后,空地有二三十亩,且大树特别多,村“两委”发动群众对其进行了整区域规划设计,并随形就势修建了便道、凉亭、吊桥和“盘山路”,营造了“平原山景”的独特风貌。

坞头村

举措三:如何抓住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巩固提升成果。邱县的做法是——垃圾减量,完善处理设施。县委、县政府在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资源化的工作中,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常态化督查、制度化保障”等机制,规范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全覆盖。一是一网覆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每个行政村为1个网格单元,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各村都配备一定数量的垃圾收集清扫车,每户都配置了垃圾分类桶。各村的有机废物循环池都正常运转起来,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也有序展开。利用柴草、树叶、厨余垃圾沤制有机肥,多方式、多途径推进垃圾废弃物再利用,实现了农村垃圾的保洁、运输、处理“一条龙”服务。二是上下联动,强化督导检查评比。村一级实行“周三检查日”制度,各村自行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自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台账。乡镇每周组织一次现场推进会,不定期组织人员开展抽查。县级领导干部每人带领一个督查组,每周深入分包乡镇、村指导调度,通过三级督查,确保了农村分类垃圾处理监管不留盲区,不走过场。三是建章立制,强化保障务求实效。结合“美丽庭院”创建等工作,制定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工作考核评比细则》,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特别是针对农村“塑料袋满天飞”的现象,通过“塑料袋换生活用品”的办法,建立了“群众收集、村兑换、县统一集运处理”的长效机制,极大地减少了“白色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县委书记孙志英(前右)在古城营镇走访查看村民庭院

举措四:如何实现环境整治良性循环,保持内在活力。邱县的做法是——典型引领,做大做强产业。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需要资金不断的投入。因此,县委、县政府把环境整治与做大做强农村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一是充分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产业。据测算,邱县整治闲置宅基地、坑塘,折合土地10800余亩,利用清拆空闲宅基地,通过组建农宅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手工业等富民产业。二是通过利用流转土地发展富民产业。打造出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邱城镇段寨村成功引进御薯食品项目,延伸甘薯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加快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邱城镇新井头村的丝棉木成功销往中南海、雄安新区等地。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农口资金2亿多元,高标准建设占地4万多亩的盛水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施“一区多园”模式,建成1个市级农业示范区和6个县级农业示范园。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重点引进了马大姐食品、哆呋食品、集味轩食品等一批行业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落户邱县,建成北方最大的休闲食品生产基地,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三是整村迁建助推产业发展。梁二庄镇坞头村高标准完成整村迁建工作,新民居建成后,村里对原村土地进行复垦治理,组建苹果种植合作社,鼓励发展餐饮、宾馆、物流等服务业,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民在自己的项目上挣工资、增收入。同时,坞头村在新民居周围积极发展文冠果种植,以河北润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户调结构、促增收。目前,已发展文冠果种植1万余亩,被国家林业局评为“文冠果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基地”,成为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兴村强县示范项目、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先导区。

五个必须——值得借鉴的启示

邱县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县到处呈现出“村美、路平、民富、人欢乐”的动人景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成功的做法与经验,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礼村

启示一: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必须加强基层党建,让党员“当先锋”。县委、县政府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之初,就牢牢抓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党建领导小组,及时出台了《关于建立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评星定级”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县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观摩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同时,还利用县委党校主阵地,抓好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实岗锻炼等形式,对全县农村党支部成员轮训了一遍。还先后分批次、分类别组织赴外地参观学习,引导、激励、鞭策农村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新马头镇人大副主任崔鹏,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积极主动,从不喊苦叫累,患了重感冒,也顾不上休息,带病坚持在一线岗位。特别是有一次,他的老母亲在街上被电功车碰到急需住院治疗,但此时正值他负责村拆除危房、清运垃圾的关键时刻,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他委托邻居去医院照料母亲,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东石彦固村党支部书记韩金杰,自上任以来,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尽快改变全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毅然从自己的企业里拿出270多万元,铺设了道路,拆除了残垣断壁,清理了多年的垃圾。韩金杰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使全村群众深受感动,大家不分老少,一起动手,很快在全村掀起了人居环境整治的高潮。类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崔鹏、韩金杰这样的共产党员,勇于吃苦、率先垂范,才团结带动全县广大群众战胜种种困难,不断开创出整治工作的崭新局面。

政府县长李剑青(前左三)深入到南辛店乡后大河套村查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启示二: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必须倾听群众呼声,让群众“说了算”。农民群众不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而且是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为此,县委、县政府通过层层发动、广泛动员,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等,面向全县群众征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金点子”,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征集了4000条,许多“金点子”既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又节省了不少建设资金,连专家都赞叹不已。新马头镇新鲜庄村在开展污水治理时,原计划铺设一条污水管网,经过测算需要花费50余万元,群众认为这项工程既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又大量浪费人力、物力,村委会虚心接受了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改为修建路边边沟,不但节省了资金,又实现了污水的有效管控。东尧头村党支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导权交给群众,每项工程开工前,都要召开全村村民大会,征求大家的意见,然后,好中选优,统一了思想认识再开工建设,所以,村里道路硬化、垃圾清理、村庄绿化等工作,都走在了周边村的前列。让群众“说了算”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东尧头村成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典范。

礼村灯光节

启示三: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必须强化责任落实,让机制“护好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重、战线长、覆盖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必须要建立健全一套责任落实机制来做保障。县委、县政府针对县直各部门的工作职能,进行了明确细致的分工,进一步强化了责任落实意识。县乡村振兴办、农业农村局牵头抓总,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生态环境局主抓农村垃圾清运和生活污水处理;卫健局主抓农村厕所改造;交通运输局主抓道路、桥梁建设;发改委、财政局负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保障。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还相应建立了责任落实机制,各部门相互配合,有序运行。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还创造性的推行了责任分包、定期调度、督导考评等机制,以便及时掌握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建立责任分包机制。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领导驻村,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包户,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协调联动,衔接顺畅的工作局面。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利用周末时间,采取汇报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定期调度,总结工作,分析问题,采取措施,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工作不力的乡镇予以通报,限期整改。建立督导考评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明察暗访,现场督办,进行全面考核评价,考评结果与干部使用挂钩,从而形成了“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的工作格局。一系列强化责任落实的机制,为全县人居环境整治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坞头村一角

启示四: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必须大力改善民生,让生活“真提质”。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质量,是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县委、县政府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突出问题,“外补短板、内提质量”,把推进农村道路、厕所、供暖、供电、学校、住房、饮水等工程,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推进。对规划不再保留村庄或人口较少的“空心村”,不再进行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环节入手,把饮用水源地保护、环境整治、垃圾处理、便民服务、文化生活等工作纳入环境整治计划,集中补齐短板。随着全县人居环境整治的不断深入,城乡环卫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覆盖全县乡村的农村保洁队伍,成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力保障。邱县全面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推动“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扎实推进农村“煤改气”“煤改电”,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率,实现清洁供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人们过上了一种延续着历史与传统、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希望、握得住幸福的现代生活,全面提高了群众的生活品质,大家都高兴地说“托党和政府的福,我们村里的庄稼人,也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县委书记孙志英(前左二)深入到古城营镇重点村查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启示五: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必须注重人才聚集,让人才“显身手”。农民主体和市场主体,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持续动力。农村具有鲜明的熟人社会特征,乡情、亲情、邻里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的意识形态和行动。邱县县委、县政府注重擦亮农村的“乡情牌”,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融入“家乡情怀、乡愁记忆”,吸引在外创业的企业家、社会名人、乡土能人及本村成功人士等,出钱出力,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营造良好的人才聚集环境上,县委、县政府注重用优惠政策留住专业技术人才、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让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优惠、产业支持,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新马头镇礼村致富能人史俊怀,原来在外从事保险营销工作,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后,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主动回村投资兴业,在乡党委和村支部的支持下,打造了村“十九大精神文化长廊”、“学礼园”,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在此基础上,又相继成立了“邱县森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邱县礼村种植专业合作社”,还把全村2200亩土地进行了流转,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种植了10多种优质蜜桃,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邱县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和史俊怀一样,纷纷回乡创业,在县委、县政府搭建的平台上,展才华,显身手,为家乡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省人居环境整治办 邱县乡村振兴办公室 张保强 蔡峰峰 朱书运 王连英 刘洪涛)

责任编辑:董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